小火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 | 回复: 2

邮 政 拼 音 Postal Spelling System

[复制链接]

5

主题

8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
发表于 2022-9-23 15: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邮 政 拼 音
Postal Spelling System
                  凌建军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山西省集邮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山西省运城市集邮协会副会长
摘要:19世纪随着国门洞开,西风东渐,大量外国传教士、商人、外交人员等进入中国,用各种文字拼写中国的地名,形成“人各异式”的状况,给海关,电报,邮政等造成不少麻烦,统一规范罗马化中国地名标准势在必行。于是在1906年由各方组成专门委员会,经过会同商订,适用于中国地名和电报站的罗马化拼写系统被采用。这种俗成为“邮政拼音”的标准化地名拼写方式,从淸末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在邮政,海关,电报,地图和各种涉及中国地名拼写的中外出版物等广泛应用。之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逐渐不为人知。笔者从邮政局所名称开始追根溯源,挖据整理,使其成为现代人研究淸代民国历史不可或缺的工具。
关键词:邮政拼音 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 邮电联席会议 统一规范罗马化中国地名标准 罗马局所名称
邮政拼音(Postal Spelling System)是淸末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实施前,邮电部门用来拼写中国地名(邮政局所名称) 的一套罗马(拉丁)字母①拼音方案,称之为“邮政制(式)罗马拼音”,“罗马字邮政(电)拼音”,或“邮政罗马局所名”等,俗称“邮政拼音”。以邮政总局驻沪供应处(股)②出版的LIST OF POST OFFICES(邮政局所汇编③)中邮政制罗马拼音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标准,用于邮电部门、海关、各种出版物及地图等涉及到中国地名的拼写,特别是被使用拉丁字母的各国所采用,成为国际交流中拼写中国地名的标准,在国内和国际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实施后,特别是成为世界文献工作中拼写有关中国专用名词和词语的国际标准ISO 7098后,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地名逐渐取代了邮政拼音。
为区别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中华民国政府大学院官方颁布的“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Gwo yeu loma tzyh)”,本文中“邮政拼音”系指邮政系统用于拼写地名(邮政局所名称)的拼音方案;拼写出的地名(邮政局所名称),沿用邮政总局驻沪供应处(股)出版的LIST OF POST OFFICES(邮政局所汇编)中“Romanised”的译名“罗马局所名”。
  邮政拼音常常被误认为是英文或威妥玛拼音。首先不是英文,其次和威妥玛拼音也有不同之处。邮政式拼音是在“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基础上做了部分修改和调整,是当年邮电部门用来拼写中国地名统一规范的罗马字母拼音方案。邮政拼音何时应用于邮政系统,现在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中464页尹斌庸先生对“邮政拼音”的解释:【……1906年春在上海举行了“帝国邮电联席会议”,对中国地名的拉丁字母拼写法进行统一和规范。会议决定,基本上以翟理斯所编《华英字典》(1892年上海初版)中的拉丁字母拼写法为依据。翟理斯式拼音实际上也是威妥玛式拼音。为了适合打电报的需求,会议决定不采用任何附加符号(例如送气符号等)……】。这段文字被广泛引用解释邮政拼音的由来与应用。可是并没有提到对中国地名拉丁字母拼写法进行统一和规范的原因,参会的人员和会议具体内容等。
对于这次会议,没有看到国内报刊书籍的报道和记载,华盛顿邮报1906年9月12日的一篇简讯对这次会议有个简单的报道:纽约9月11日-西方联合电报总局收到来自上海中国电报总局总办周万鹏的一份电联。1906年8月1日文:受中国邮电发展趋势之影响,将罗马化中国城市名称形成统一体系已迫在眉睫,对此设立一个特别委员会来运行,委员会由中国电报总局周万鹏,和F.N.Dressing, 中国海关的H.B.Morse,和W.Bright,中国邮政的Count de Calembert,和H.W.Frazler, 海关巡工司W.F.Tyley组成。经过各方一致努力,适用于所有中国地名和电报站的罗马化拼写系统被采用,未来中国各地邮政局所和电报局将应用统一的罗马化地名。(附华盛顿邮报-1906年9月12日报道原文图片1)
大淸邮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事务通报总论提到:【更论中国之地名,数年来外人以罗马字母拼成之音,人各异式,至今仍无一定通行之字,致照封面所写者往往误投。大淸邮政局现为此事,已在商埠特出昭告,令封面书洋字之信,均须加添华字以存其真。惟经明示后,其不添华字者仍难勉强,是以误投之事不克预防,然究非邮局之咎,卽如电报局造定处所单及海关船弁所绘地图,亦有分辨地名之难,故该管人员特来邮局提议。现经总税务司准由邮政总办会同商订,转饬上海造册处税务司用通行之洋字刷印华洋字地名合表一本,计邮政局所之地名约二千处,此数历年照办公之底薄舆图陆续增添,并标出海关电报之处所。该书定为通行之字母,任人索取备查。将来外人书写寄信地名,或不致再有歧误】。(图2)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基本上得出:在1906年之前由外国人开办的邮电业务中已经使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的地名,并已广泛应用。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形成“人各异式”的状况,致使信件分拣困难,投递错误,屡屡发生。为此事大淸邮局特在各商埠张贴告示,强调书信封面需加添汉字地名,但仍有不添加汉字地名的书信造成误投。同时电报局造定处所单及海关船弁所绘地图,也有分辨地名的难处,故电报局和海关船弁负责人(巡工司)来邮局提议统一罗马化中国地名建议。经报总税务司(赫德)批准,由邮政总办(帛黎)会同各方,为“统一罗马化中国地名”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委员会由中国电报总局周万鹏(Chow Wang Pang,1864.11~1928.1,时任中国电报总局襄办,上海电报总局总办),和F.N.Dressing, 中国海关的H.B.Morse(马士Hosea Ballou Morse 1855~1934,时任海关造册处税务司兼副邮政司),和W.Bright(布赖特), 中国邮政的Count de Calembert(嘉兰贝,法国籍1905年11月24日~1907年5月6日任上海邮政总局邮政司),和 H.W.Frazler(富莱泽), 海关巡工司W.F.Tyley(戴乐尔,1865~1928,英籍帮办,曾任“定远”舰副管驾)组成。经过各方会同商订,会议决定,基本上以翟理斯所编《华英字典》(1892年上海初版)中的拉丁字母拼写法为依据。为了适合打电报的需求,会议决定不采用任何附加符号(例如送气符号等),一种适用于所有中国地名(邮政局所)和电报站的罗马化拼写系统被采用,并由上海造册处税务司用通行之洋字刷印华洋字地名对照合表一本,有邮政局所地名约二千处,标出邮政局所、海关和电报处所地,根据发展需求陆续添加新的地名。该书定为拼写罗马化中国地名的标准,印备邮政公用并俾公众购阅查询,但愿将来不再有外国人因地名书写,产生歧误。
上述文献数据中,并没有会议记录和涉及具体统一标准或方式的内容,还待有更多的数据能补充完善。这里通过将威妥玛拼音和邮政拼音的对比,归类总结,希望能解析当初统一罗马化中国地名时的标准和方式,补偿缺失遗憾。邮政拼音是以翟理斯所编《华英字典》中罗马字母拼写法为根据,做了部分修改和调整。邮政拼音是邮电部门用来拼写中国地名(邮政局所名称)统一规范的罗马字母拼音方案,威氏拼音是淸末及民国时期流行并被广泛应用的拼写中文的拼音方案。邮政拼音源于威氏拼音,都是现代汉语拼音的源流前身和历史前奏,有沿革与传承,也有递进和创新,有相似也有不同,现就邮政拼音的特点,与威氏拼音的区别做些简单例举和分析:(后附《汉语拼音,邮政拼音,威妥玛式拼音音节对照表》)
1.邮政拼音取消了 (1).辅音符 (2). 抑扬符 (3). 扬抑符(4).送气符等附加符号。(两种拼音对照,下同)。
(1).威氏拼音:nga,ngai,ngan,ngang,ngao,ngo,ngou;
邮政拼音:a,   ai,   an, ang,  ao,  ngo,ow。
(2).威氏拼音:ê,ngê,  êi,  ên, êng,êrh;
邮政拼音:e,nge,  ei,  en,eng, erh。
(3). 威氏拼音:tzǔ,ts`ǔ,ssǔ;
邮政拼音:tsz,tze, sze。
(4).威氏拼音:ch`a, ch`i ,  ch`o,  ch`u, k`ai,p`an,t`ang,ts`ao;
邮政拼音:cha,ki或tsi,  cho,  chu,   kai,pan,tang, tsao。
  刘广实老师提示:为适应打电报的需求,取消了附加符号,但音节容易混淆,造成拼读错误,张冠李戴。信件是人工分拣投递的,且有中文局所名称作为参照,一定范围内可以修正拼写错误,打电报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为保证局所名称拼写正确,当时都要参阅最新版的LIST OF POST OFFICES(邮政局所汇编)。
2.威氏拼音中介音u,邮政拼音中大都写为w, 例如:
威氏拼音:ou,  ua, uai, uan, uang, uei, uo;
邮政拼音:ow,wa,wai,wan,wang,wei,wo。
   3. 还有部分修改和调整,只做简单归类不做专业分析。虚左以待专业人士正本清源。  
威氏拼音: ê,  chü,  ch`ü,  hs, hsi,     chi,     ch`i ;
邮政拼音:eh,   kü,   kü,   s,si 或hi, ki或tsi,  ki或tsi。
4.中国邮政开创于1866年,经过30年的海关代办、试办于1896年正式进入国家邮政时期,在此之前由外国人开办的邮电业务中已经开始使用罗马字母拼写中国的一些通商口岸和重要地名,用各种语言转写中国地名,应用最广的就是“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威妥玛拼音基本上是按照北京语音系统拼写的,而邮政拼音加入了某些地方方言语音拼写法(当时没有形成统一的语音标准和普通话)。早期的外国传教士,商人,旅行者和外交人员等主要活动集中在沿海沿边,远及内地江河地区,采用粤语、吴闽方言、少数民族等当地语音或古音来拼写当地地名,由于应用广泛,成为习惯,邮政拼音部分地名(局所名称)拼写采用已经普及化的地名拼写法,沿用旧的拼译名。
(1) 沿用早期通商口岸名称:广州Canton,厦门Aomy,福州Foochow,鎭江Chinkiang, 烟台Chefoo等;
(2) 沿用粤语方言地名:佛山Fatshan,江门Kongmoon,三水Samshui,惠爱西路Waioi-Sailoo等;
(3) 沿用闽语方言地名:长乐县Diongloh,永定Engteng,永福Inghok,坞尾Omui,马头Betau等;
(4) 沿用少数民族语音地名:张家口Kalgan, 沈阳Moukden,英吉沙Yangihissar,喇萨Lahsa;
(5) 沿用方言和北京音对照:例1:鞋(xie) 多地方言念为(hai);威妥玛拼音拼写为“hsieh”,邮政拼音中“鞋”拼写为“Sieh”,或依方言拼写为“hai”, 蒲鞋桥Pusiehkiao,草鞋峡Chaohaisia;
例2:街(jie)多地方言念为(gai),邮政拼音中“街”拼写为“kieh”,或依方言拼写为“kai”,威妥玛拼音拼写为“chieh”,石陂街Shihpeikieh,四平街Szepingkai,西长安街Hsichanganchieh;
例3:薛(xue) 多地方言念为(xie),威妥玛拼音拼写为“hsüeh”或“ hsüo”,邮政拼音中“薛”本应拼写为“süeh”,可是大多数依方言拼写为“Sieh”,薛店Siehtien,薛家营Siehkiaying。
例4:“界首”是个使用比较多的局所名称,安徽“界首Kaishow,An”,江西“界首Kaishow,Ki”,广西“界首Kaishow,Si”,福建“界首Kiehshow”,湖南“界首Kiehshow,Hun”,山东“界首Kiehshow,Sung”,即使放在一起也很难解析方言地域差异和拼写规律。
5. 在中国邮政最初建立及邮政制度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把持邮政管理大权的多为外籍官员,受外来文化冲击和不平等条约的影响,租界内街道,车站,码头,商埠等有邮政局所的,许多直接用外文翻译,还有部分夹杂外文的地名(局所名),邮政拼音也部分沿用这些旧的拼译名。
(1).用外文翻译的局所名:狄更生道Dickinson Road,霞飞路Avenue Joffre,车站Station,码头Wharf。
(2).夹杂外文的局所名: 井陉矿Tsingsing Mine,汤山温泉Tangshan Hotsprings,北戴河海滨Pehtaiho Beach。
6.部分城市街道名称(局所名)依然使用威妥玛拼音方案拼写,但取消了附加符号。例如:砖桥Chuanchiao,华昌街Hwachangchieh;九郞巷Kiulanghsiang;官巷口Kuanhsiangkou;丝线街Szuhsienchieh等。
7.在最初制定拼译标准时,对汉字结构或汉字多音字认识不足(汉字多音字在用邮政拼音拼写时有的按汉字多音字有不同的拼写方式,有的只按其中一个音拼写)等原因造成的拼译失误,积非成是,只能将错就错。
(1).汉字多音字“亹”即可读men,又可读wei,“亹源”(现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汉语拼音是“menyuan”(见《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2》第1452页), 而罗马局所名错误地拼写为“Weiyüan”;
(2).汉字多音字“穹”即可读qiong,又可读kong,“浪穹”,汉语拼音是“langkong”(见《汉语大字典》2911页,又见《汉字源流字典》732页),而罗马局所名错误的拼写为“langkiung”;
(3).“荥”是易混淆的汉字导致地名拼写错误的一个实例,“荥”念xing,又念 ying;(见《汉语大字典》1813页) 形似“荣”, “荥” 的邮政拼音是 sing, hing或ying,“荣”的邮政拼音是jung;把“荥”误作“荣”,“荥”又误拼为jung,故而带“荥”字的地名拼音都拼写错了:荥阳Jungyang,荥泽Jungtseh,古荥鎭Kujungchen,荥经Jungking。
8.由于疆域广大和历史渊源的关系,同一省份(邮区),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相同或相近,出现异地同名(局所名)在所难免。又因邮政拼音在拼写地名(局所名)时加入了方言,同一汉字的邮政拼音就会有不同的拼写方式,出现同字而异音,异字而同音的情形,即使拼写成罗马文字的地名(局所名)也很难区别。邮政拼音中异地同名(局所名)比比皆是,屡见不鲜,特别是同一省份和邮区相同的地名(局所名),怎样区别这些异地同名(局所名):
(1).不同省份(邮区)罗马局所名称相同的,在局所名称后加注省名的罗马名称缩写(详见后附《各省份名称与罗马名称对照及其缩写》表)。
例如:湖南省的宁乡Ningsiang,Hun和山西省的宁乡Ningsiang,Sha;
河南省的韩城鎭Hanchengchen, Ho;河北省的韩城鎭Hanchengchen, Hop。
福建省的抚市Fushi,Fu;广东省的虎市Fushi,Tung。
浙江省的台州Taichow,江苏省的泰州Taichow,Ku;山西省的代州Taichow,Sha;(图5)
(2).同一省份(邮区)内罗马局所名称相同的,在罗马局所名后加注英文方位词缩写: “E(东)” 、“S(南)”、“W(西)” 、“N(北)” “S.E(东南)”,“S.W(西南)”,“N.W(西北)”,“N.E(东北)”等,所处方位以示区别。
例如: 同属安徽省的板桥集(北) Pankiaotsi,N,板桥集(西) Pankiaotsi,W;
同属四川省的两路口(东南)Lianglukow, Sze, S. E,两路口(西南)Lianglukow, Sze, S. W;
同属江苏省的新安鎭(东)Sinanchen,Ku,E ,新安鎭(南)Sinanchen,Ku,S,新安鎭(西)Sinanchen,Ku,W。
(3).全国性的LIST OF POST OFFICES(邮政局所汇编)至1936年(民国三十二年)编印至十四版,同一版本内相同的罗马局所名称,邮政总局驻沪供应处(股)在出版编辑中都做了区别处理;做到同一版本内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罗马局所名称;如:同是广东省同属广州邮区的两个“平山墟”1911版一个拼写为“Pengsanhü”,另一个拼写为“Pingshanhü”;新版LIST OF POST OFFICES(邮政局所汇编)一出版,旧的同时“业经作废”。但不同版本出现的相同罗马局所名称,卽不同时间段的“异地同名”,却给后来的集邮爱好者带来了不少困惑;
例1:1926年版河南“朱集Chutsi”和1936年版山东“朱集Chutsi,” 罗马局所名称相同;
1926年版江西“富田鎭Futienchen”和1936年版河南“府店鎭Futienchen”,罗马局所名称相同;
1926年版湖南“硖口Kiakow”和1936年版浙江“颊口Kiakow”,罗马局所名称相同;
1911、1926年版广东“靑岐Tsingki”和1936年版四川(东)“淸溪Tsingki”,罗马局所名称相同。
例2:从一组局所名称的沿革演变,解析局所名称在变化调整过程中出现不同时间段的“异地同名”现象。
山西-平阳府Pingyangfu(1911)→平阳Pingyang(1926) →临汾Linfen(1936);
浙江-平阳县Pingyanghsien(1911)→平阳Pingyang,Che(1926) →平阳Pingyang(1936)。
例3:1926年版“安陆Anlu”和1936年版“安陆Anlu ”;两个局所名称完全相同,所属省份邮区相同,年份不同,分别为不同局所。从沿革传承轨迹才能看出分别为不同局所。
安陆府Anlu(1911) →安陆Anlu*(1926) →钟祥Chungsiang☆(1936)
德安府Teianfu(1911) →德安Teian*(1926)→安陆Anlu ☆(1936)
例4:1911年版,1926年版“温岭Wenling”和1936年版“温岭Wenling ”;亦是如此,从沿革传承轨迹才能看出分别为不同局所。 温岭Wenling(1911) →温岭Wenling(1926) →温岭街Wenlingkai(1936)
太平县Taiping,Che(1911) →太平Taiping,Che(1926) →温岭Wenling(1936)
要区别这些相同的罗马局所名称,必须参考中文局所名称和所在省份,根据这个罗马局所名称使用的时间段查询这一时期对应的年份局所名称信息。
9.即使是同一个中文地名(局所名),不同时期,不同版本也有不同的拼译方式,有的以当地方言拼写,有的以北京话语音拼写,有的沿袭威妥玛拼音方案拼写,有的用外文或少数民族语言拼写;例如:河北车站Hepeichechan & Hopeichechan;温宿Wensuh &Wensu;二塘Itong & Yitong;蚌埠Pangfow &Pengpu;
(1).“旭街Asahi Road & Hsüchieh”所处天津日租界内,前者是日语发音的罗马街道名(局所名),后者是中文发音,按威妥玛拼音法拼写的局所名称,邮政拼音在不同时期分别使用了以上两种不同的罗马局所名称。
(2).1926年版湖南的“安福”Anfu;江西的“安福”Anfu,Ki;1936年版湖南“安福Anfu”改名为“临澧Linli”,江西的“安福”改为“Anfu”,1926年版湖南的“安福”和1936年版江西的“安福”罗马局所名称完全相同。
(3).高昌庙Kiangnan & Kaochangmiao;由于江南制造局驻高昌庙,光绪廿七年七月二十六日(1901年9月3日)初设邮政分局于江南制造局内,罗马局所名用江南制造局名称Kiangnan,中文邮政局所名称用高昌庙,1924年7月后,罗马局所名称改为Kaochangmiao。这样带有时代特征和典故的局所名称,刚接触者很难一一对应。
10.在1906年初出版的WORKING OF THE POST OFFICE (1905)(大淸邮政光绪三十一年事务通报总论)英文版中,局所名称都用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拼写(见图3);WORKING OF THE POST OFFICE (1906)(大淸邮政光绪三十二年事务通报总论)英文版中局所名称都用邮政拼音拼写(见图4)。再对照1906年前后出版的邮政舆图中局所名称的变化,也证实了罗马局所名是在1906年统一规范并且应用于邮政系统。结束了“人各异式”的状况,形成了统一规范的拼写罗马化中国地名之标准系统——邮政拼音。
(1).统一前的一地多名,如:早期的海关日戳蒙自是MÊNGTZÛ(1895年见图6),这个Ê和Û是法文里带抑扬符的E和U。《中国邮资考证》中141页,1903年由思茅寄上海的明信片上,两个蒙自中转戳,分别是法国邮局“Mongtze”,中国邮局“Mengtsz”,同一个地名在同一张明信片上两个邮戳上拼写不统一(见图7)。这样就看到在1906年统一罗马化拼写前蒙自就有三种拼写法:Mêngtzû  & Mongtze & Mengtsz。
台湾的“淡水”,《中国邮戳目录》中36页,1894,1895年海关公文戳为“Tansui”, 19页1879年,1894年,1895年海关日戳为“Tansuy”, “Tansui& Tansuy”两种拼写法同时使用。
《中国邮戳目录》中103页,潍县1898年为“Weihsien”,1904年为“Wueihsien”,也有两种拼写法。
(2).统一前后的不同,如:上海早期多拼写为Shanghae,并不是后来大家都熟悉的Shanghai,从早期出版的书籍和地图就能看出来,如:上海图书馆收藏Shanghae Almanac for 1854,and Miscellany(《上海年鉴(1854)》)。哈佛大学所藏Map of Shanghae, April 1849, foreign residences(《上海外国人居留地地图》,刊于1849年)。工部局的Plan of the English Settlement at Shanghae(《上海英租界平面图》,1866年刊)。
《中国邮资考证》中137页一封1903年11月8日由“老河口”寄往上海的邮戳中老河口为“Lao ho koun”, 1911年LIST OF POST OFFICES(邮政局所汇编)中老河口为 “Laohokow”。
《中国邮戳目录》中98页 ,1903年5月23日椭圆日戳 ,济南为“Chinan” , 1900年5月1日椭圆日戳 ,济宁为“Chining”。WORKING OF THE POST OFFICE(1906)(大淸邮政光绪三十二年事务通报总论)英文版中中济南为“Tsinan”,济宁为“Tsining”。
《中国邮戳目录》中99页,1904年5月17日椭圆日戳,樊城为“Fanching”,1911年LIST OF POST OFFICES(邮政局所汇编)中樊城为Fancheng。
(3).统一之后,仍然沿用的,如:《中国邮戳目录》中100页,1908年8月19日椭圆日戳,南浔为“Nanzing”,1911年LIST OF POST OFFICES(邮政局所汇编)中南浔为“Nanzin”。
《中国邮戳目录》中113页,1909年6月1日戳,淸江浦为“Chingkiangpu”,1911年LIST OF POST OFFICES(邮政局所汇编)中淸江浦为“Tsingliangpu”。
《中国邮戳目录》中121页,1921年12月21日戳,山海关为“Shanhaikuan”, 1911年LIST OF POST OFFICES(邮政局所汇编)中山海关为“Shanhaikwan”。
11.邮政拼音是当年邮电部门用来拼写中国地名(邮政局所名称)统一规范的罗马字母拼音方案,长期的实践应用是不能更改的历史印迹,也是当代集邮爱好者研究者遵循的规范,学习和应用的工具。可是现在一场高规格的国家级邮展,竟然能出现几十处罗马局所名称的拼写错误,有的用现代汉语拼音代替,有的用威妥玛拼音浑水摸鱼,有的依葫芦画瓢自欺欺人……;特别是一些文章中对邮政拼音和罗马局所名称的误读误解,让人忧心忡忡,如芒在背,例如将茅台酒商标中Moutai,等同为茅台鎭的罗马局所名,茅台鎭的罗马局所名为Maotai;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的校名并不是清华大学的邮政局所名称,清华大学内的邮政局所名称为“淸华园Tsinghwayvan”;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的校名也并不是北京大学的邮政局所名称,1926年在海甸成府地方开设二等邮局一处,其房屋系由燕京大学拨给(见中华民国十五年邮政事务总论),其邮政局所名称为“成府Chengfu”。沿用的老字号商标,校名,人名等大多数都不是邮政拼音的拼写方式,更不能等同于邮政局所的罗马局所名称。罗马化中国地名(局所名)是以邮政总局驻沪供应处(股)出版的LIST OF POST OFFICES(邮政局所汇编③) 为标准。面对现在邮政拼音应用中出现的无规可依,无章可循,各种误读误解的混乱局面,正本清源是当务之急。
综上所述,邮政拼音是一套十分混乱,纷歧繁杂的拼音方案,对于从小学习普通话和习惯于应用汉语拼音的当代集邮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很难快速准确地把罗马局所名和中文地名(邮政局所名称)相对应。即使掌握了威妥玛式拼音方案和邮政拼音方案,也只可适当类推,对沿承保留的用各地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外文拼写的地名(局所名)依然很难理解和相对应。要识别这些罗马局所名称,必须查阅相关的局所名录汇编。邮政拼音虽然已被现代汉语拼音所取代,但它在淸末及民国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历史的长河里留有深深的足迹,也是现代研究清代民国邮政历史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只是一些简单的发现和归类,旨在抛砖引玉,有待业内专家和有识之士从专业的角度挖掘整理,全面系统研究,正本淸源,使其重放光彩,造福广大集邮爱好者和历史文化研究者。
【①对罗马字母的解释,台湾著名集邮家潘安生(晏星)先生在《何谓罗马文字--浅释邮政规则中的一个名词》一文中指出:万国邮政公约(Convention Postale Universelle)法文本的条文原文中“Caracteres latins”也就是拉丁字母,而在英文本里,这「拉丁字母」译作“Roman letters”。于是中文本跟着英文本译为「罗马文字」或「罗马字母」……可知「罗马文字」和「拉丁文字」原属同义。世间凡用拉丁字母(从二十个到二十六个,甚至更多些)拼凑而成的文字,一概都可以称之为「罗马文字」。】「罗马字母」又称为「拉丁字母」,个中原委和渊源,这里不再赘述。   
②邮政总局驻沪供应处(股)SUPPLY DEPARTMENT of DIRECTORATE GENERAL of POSTS at SHANGHAI ,1910年在上海设立,取代海关总税务司署造册处兼办的邮政职能,自行供给,以应置邮之需。民国时期隶属于交通部邮政总局,改称为交通部邮政总局(驻)上海供应处(股)。负责各种邮政用品、文具(如信箱、信筒、邮袋、邮戳等)的采购或制作,同时负责报告及单册、明信片及其他邮政出版物之刷印。
③中文版全国性邮政局所汇编,最早成册于淸光绪丁未仲秋下旬(1907.9.30.),名为《大淸通邮汇编》,后分别于光绪戊申季春下旬(1908.4.29).和宣统己酉仲春上旬(1909.2.28)出版《大淸通邮汇编初续》和《大淸通邮汇编二续》。淸宣统元年六月望日(1909.7.31), 《大淸邮政章程》与《邮政局所汇编》二编合为一册,改称为第一版《邮政章程及通邮处所》合订本,之后出版的全国性邮政局所汇编,包括民国时期分别使用过《邮政章程/通邮局所汇编》,《邮政章程/附通邮处所》,《通邮处所集》,《邮政局所汇编》等名称的全国性邮政局所汇编均由此序号顺延,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出版至十五版。英文版LIST OF POST OFFICES基本与中文版相同,出版至民国廿五(1936)年第十四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9-23 15: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尘”用邮寄式拼音怎么拼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9-23 15: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厦门”应为Amo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2-28 11:14 Processed in 0.077995 second(s), 19 queries .

© 2024 小火车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Jvma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