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及运用——百世流芳属“坡仙”,“三不朽”兮成传奇
一、处世之道
懂包容,才是君子风范。
26岁时,苏轼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他的干练与文采得到凤翔府官民的赞誉,誉之“苏贤良”。后来,宋选罢知凤翔府任,新任知府是苏轼家族的世交,名叫陈希亮。此公富有文采、语言犀利;行事严厉、疾恶如仇;奉公严格,面冷严峻;为人刚直 , 心胸开阔。陈知府到任后不久,苏轼便与之不甚和谐。
陈希亮命人在官舍的后园建一高台,取名“凌虚台”。苏轼应命作《凌虚台记》,在记文中写道:“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陈希亮读后,对身边官员说:看来子瞻对我有意见呀!随之叮嘱:《凌虚台记》 一字不改,刻于高台。这件事,使苏轼内心很受震动。多年后陈希亮离世,自称平生不替别人写行状碑文的苏轼,饱蘸浓墨写下了《陈公弼传》。
人与人交往,需要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去了解对方。苏轼与知府陈希亮之间之所以会有嫌隙,说明两人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并不一致。苏轼应命写作《凌虚台记》,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而深明大义的陈希亮不仅没有因此责怪他,还命人将文章一字不改刻于高台。这时的苏轼对陈希亮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也因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实现了思想的转变。
二、生活趣味
转变思维,完善自我。
苏东坡经常上安国寺,同安国寺大和尚参寥和尚谈禅说佛,聊天喝茶。参寥知道苏东坡喜欢油酥点心,又有一手制作油酥点心的好手艺。每当预料苏东坡要去安国寺,就事先做好油酥饼等他。有一回,参寥端出放了一段时间的油酥饼说:“等你不来,都搁成这个样子了!脆的变成软的,不酥不香了。”苏东坡觉得很可惜,但他知道参寥的好手艺,就说:“凭你这样高的手艺,就不能制作一种又好吃又能存放的油酥点心吗?”
参寥也有这个想法。于是,苏东坡设计了一种“千层饼”,参寥试做成功了。这种饼,用上等细面粉做成蟠龙状,用香麻油煎炸,片片如薄丝,然后撒上雪花白糖,吃起来香、甜、酥、脆,搁上十天半月也不变味。这种“千层饼”传开后,黄州人都说好吃,大家都叫它“东坡饼”。
有时候,思维稍稍转变一下,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不是吗?参寥的油酥饼做得很好,可是,因为不能长时间存放,一旦客人来晚了,就不酥不香了。这时,苏轼的思维动起来,帮助他设计了一种“千层饼”,不仅色香味足,还能保存十天半月不变味。“东坡饼”,给我们带来一个启示:转变思维,才能完善自我。
三、绘画之道
不屈的精神
1082年,年轻的米芾来到黄州拜望苏东坡。那一次相聚,酒酣耳热之际,苏东坡拿出一张宣纸,叫米芾贴在墙上,自己面壁而立,悬肘画了一幅《枯木怪石图》。一棵枯树,顺斜势而上,枝干上没有一片叶子,却显得曲古苍劲。枯木根部的斜坡上有几根小草在风中飘动,虽然小草青青,但骨头却很软。枯木旁的石头沉重地压着大地,压着枯木的根部。石头另一边露出的竹叶,那可是枯 树像墨竹一样不屈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写照?枯木怪石,却不让你感觉到萧索、落寞、死亡。冬季万物皆枯,但是大地在孕育着生机。这一作品体现了苏轼画艺的高超。
越是在困境之中,越不能磨灭了自己的精神。苏轼是一个内心坚强,积极乐观的才子。一幅《枯木怪石图》,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不屈的精神。一棵枯木,一块怪石,象征的就是被贬谪到荒凉之地的自己。是的,一个人只要精神不灭,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不应该内心颓废。就像枯木怪石一样,充满生命的张力。
四、精神世界
1.放眼宇宙,超越自我
对于时间与空间的理解,苏东坡是有着深刻认识的。他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展示出深邃的目光,表达了对自我意识的超越。作品中,苏东坡以“周公瑾”自比,借助当年的古战场,突出周瑜建立的丰功伟绩。同时,他将一生的潦倒沉放于永恒的时间中,揭示了内心的伤感与愁绪。
然而,他并没有将自己局限于有限的生命里,而是放眼整个宇宙。这种心境的支配,让他能够客观地面对人生的“得失”与“起伏”,让他的生命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正如《赤壁赋》中所说:“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他站在思想的高度上,对宇宙的变与不变进行了深入思考,最终突出“我”与“物”都是永恒的这种认识,充分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宇宙意识。
2.惩恶扬善,胸怀天下
苏轼的胸怀是宽广的,生命是热烈的。他自幼与父亲一同读书,受传统儒家教育,培养了“奋厉有当世志”的浩然正气。庶族地主阶级的出身,使他可以充分接触下层百姓,体察民间疾苦,因此,他构想了诸多富民的策略,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奋斗实现儒家理想。然而,他的主张遭到了当权者王安石的极力反对。为了躲避朝堂上的政治旋涡,他不得不请求外任。可是,无论走到哪里,他惩恶扬善的本性始终没有变,并时刻准备返回朝堂。正是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写下了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充分显示出他内心深处非同一般的“救世情怀”。他以文武双全的孙仲谋自喻,再以冯唐的典故,抒发了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此时,苏轼不需要为生计发愁,也不想封侯拜相,他只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家解除外患,让百姓安居乐业。 |
|